作 者丨邓浩
海明威曾经在《太阳照常升起》中写下一段名言。
“你是如何破产的?”
“分两段。逐渐地,然后突然崩塌。”
这几天深陷舆论漩涡的纵目科技,是这则警句的最新注脚。
“2月8日18:00后,开始断电并封楼,员工可在以上时间内在保安的陪同下,进入楼宇把个人物品取走。”
总部位于上海的智驾公司纵目科技的一则消息,在产业界引爆了今年第一颗惊雷。
在外人看来,虽然去年年末以来就不断传出欠薪暴雷消息,但纵目科技不断对外发声,称“先保生产,2024年年底会有资金进来。”鉴于纵目科技颇为豪华的股东阵容,不少人士将其视为纵目科技成长的“插曲”。
只是,开年的这记暴击,给纵目科技是否能够存活投下了巨大的阴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辗转联系上了多位纵目科技内部员工,逐渐拼凑出一条纵目科技从欠薪暴雷,再到休克停摆的时间线。曾经的产业明星,何以陷入如今的境地?
有自动驾驶赛道一级市场人士对记者感叹,“纵目科技的情况是现在智能驾驶供应商的普遍困境。技术演进太快了,快到超过所有人的预期。(这个事)可能再次印证了自动驾驶tier 1的难以自处。”
雪崩是如何发生的?
对纵目科技的大部分员工来说,这一切,可能要始于去年11月那次不同寻常的发薪时间调整。
2024年11月10日,纵目科技宣布延期至每月25日发放工资。
而到了11月25日,纵目科技却选择召开公司内部全员大会。会议上,公司管理层坦承了目前的严峻挑战。当天晚上7点半,以全员邮件方式,宣布纵目科技进入“欠薪模式”。
记者在相关邮件中获悉,纵目科技的临时方案为:税后月薪在1万元以下的员工全额发放,税后月薪在1万元以上的员工按税后封顶1万元人民币进行发放,剩余部分在融资到位后当月补发。工社保公积金将正常全额缴纳。2023年的绩效奖金因公司经营绩效目标未达标且公司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而予以取消,2024年的13薪暂缓发放。
纵目科技在彼时的邮件里措辞还比较乐观,“在这个寒冬时刻,让我们团结一心,勇毅前行,一起奋战,共渡难关,迎接春天的到来。”
但是很快,在12月24日晚上6点27分,纵目科技再次以全员邮件通告,企业在“运营低功耗模式”下,对员工薪酬发放及北森工资条进行优化调整。
2025年1月23日,纵目科技又一次召开全员线下会议,据纵目科技内部员工表示,“此时CEO唐锐告知所有员工春节前融资到账,发放所有欠薪。”
不过,这个言语安抚,事后被员工证明并不靠谱。
“1月25日,宣布停发工资,去年12月的社保也不缴纳。相当于从1月25日开始,公司基本完全停摆。”纵目科技员工黎风(化名)称。
1月26日晚,纵目科技开始全员春节放假,员工此时依旧未收到工资。
“(1月26日)纵目内部钉钉群爆发8人小团体(法务,财务,HR,等高管)集体将蚕丛机器人春节期间高速保供的款项转账发放至小团体的个人银行账户。此小团体从1月26日下午一直操作银行转账至1月27日凌晨5点,至此加速纵目科技的死亡局面。”纵目科技员工陈明(化名)透露。
最令陈明感到愤怒的是,“1月27日后,纵目科技掌握公章的高管集体离职,并且相互在流程中秒批,(相当于)堵死了已经放假回家的普通员工的离职通道。”
2月5日,放假回来的纵目科技员工,没有等来工资,也没有等来解决方案,甚至CEO唐锐在钉钉群开始“已读不回”。
“因为唐锐滞留国外和管理层全部离职等原因,公司年后处于停摆,所有在职员工无法正常办理离职和社保等事项。”纵目科技员工梁凯(化名)表示。
据了解,目前纵目科技员工只能采取自救性质的离职申请等措施尽可能降低不利影响,而这还要靠懂相关业务的同事自愿帮忙办理。
智驾明星的弱现实
纵目科技成立于2013年,以自动泊车起家,长期在智能辅助驾驶赛道深耕。
创始人唐锐,天眼查显示,其是1976年生人,汉族,美国国籍。唐锐本硕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在创办纵目科技之前长时间任职于半导体行业。
在融资能力上,纵目科技并不算弱。2015年至2023年,纵目科技走完了A轮到E轮的融资,总融资额超22亿元,估值超90亿元。投资方既包括高通创投、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电装投资等产业资本,也有重庆两江资本、上海科创等地方国资身影,堪称豪华。
但是,钱并不好拿。本质上,所有的融资都要为股东创造更高的超额回报,这笔账才算的过来。可是,由于经营上的种种原因,其曾三次折戟IPO。
转型迟缓,战略失策,是不少产业人士对纵目科技这几年在智驾领域屡屡失掉订单、经营艰难的看法。
技术在飞速发展。智驾路线几乎一年一变,从BEV,到占用网格,再到端到端,甚至开始向世界模型快速演化,对于自动驾驶供应商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要在这个赛道始终留在牌桌,人才、技术、组织的要求非常高,实话说,很少有公司能持续跟得上。”前述一级市场人士坦言。
在其看来,到目前的阶段,自动驾驶供应商还要面临主机厂的竞争,路是越走越窄。
“现在智驾产业的价值链在转移。以前可能主机厂还依赖tier 1供货,不然就面临出局的危险。但随着主机厂缓过气,也赚到钱了,开始不断转向自研。这意味着自动驾驶tier 1还要跟主机厂抢生意,加之tier 1本身也竞争激烈地去抢客户,导致根本赚不到什么钱。”该人士说道。
可资印证的是,记者不久前就从熟悉某主机厂智驾业务的人士处了解到,该主机厂在2024年换了新的头部智驾供应商,快速实现了城市NOA,但转过头,就开始在一线城市招兵买马,准备自研端到端算法。
实际上,在智驾市场遇到巨大挑战之后,纵目科技也曾想过突围之策。
2024年1月,纵目科技官宣设立全新子公司蚕丛机器人,并推出新产品——低速全自动驾驶充电机器人FlashBot闪电宝。其搭载 L4 级智能驾驶能力和104KWh的电容量,可在园区、停车场等场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智能充电服务。
唐锐曾公开表示,在自主代客泊车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之前,该产品将是能够将自主代客泊车在封闭园区率先实现商业化应用的最好产品。
“投资人投钱进来希望纵目可以把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做好,但是唐锐拿着钱全部投入到小车(指:蚕丛机器人)的开发上,结果由于没做好市场调研,导致小车几乎没有市场。”有纵目科技内部人士如此评价。
而对于蚕丛机器人的大规模投入,也加速了现金流的失血,这或是压垮纵目科技的最后一根稻草。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表示,“纵目科技虽然起步比较早,但后来技术路线可能走错了,要追赶已经来不及了。而且现在智驾产业正在降温,投资者比较谨慎,在这个关键时候拿不到融资,只能走向这个结局了。”
一地鸡毛,怎样收场?
不少纵目科技员工向记者反映,现在事态的发展已经完全超出了自己的控制。
“公司700多人欠工资,社保公积金断交。”
“就差一个月社保就能落户北上的同事因为这个,所有的努力可能都成为泡影了。”
不少纵目科技员工对记者表示,现在主要是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加速成立专班,保全财产,推进破产清算,同时开通绿色通道帮助落实社保公积金等,避免近千名员工单一前往各办事处善后。
事实上,记者从纵目科技员工处得到的内部备忘录显示,2月7日,上海市有关部门已经组织了针对纵目科技、蚕丛科技在内的专项研讨会,会议结果已初步确认了处理方向,并将整理并汇总材料上报,同时成立专案小组。
目前已知的行动方案主要有三点:
第一,张江镇镇政府会尽快设点,以公布并解答各项处理措施,包括欠薪,补偿,社保公积金,以及特殊情况等。
第二,纵目科技相关公司的财产保全已由法院牵头,孙桥派出所参与处理。
第三,工会会快速分配法律援助律师。
“据负责的同事讲,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现在得到的所有消息都是等待。另外,无论是之前很多小批员工的,还是这次全员的劳动仲裁,都被仲裁院打回到劳动监察进行执法,然后就没有任何的实质性进展了。”有纵目科技相关员工对记者无奈表示。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