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正文

存两年不如存1年!利率“倒挂”普遍吗?

  • 国际
  • 2025-02-11 16:28:03
  • 7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记者:杜肖锦

  近年来,随着存款利率不断调整,利率“倒挂”现象时有出现,但多集中在三年期、五年期之间。但日前,《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梳理发现,怀仁农商行、朔州农商行等中小银行一年期、二年期存款利率也出现了“倒挂”现象。

  具体来看,朔州农商行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五年期“整存整取”存款产品利率分别为1.4%、1.45%、1.9%、1.9%。该行在1月22日调整利率后,一年期利率上调35BP至1.75%,三年期利率上调25BP至2.15%,一年期与两年期利率“倒挂”,三年期、五年期利率也出现“倒挂”。

  怀仁农商行同样于1月22日调整,调整后一年期、两年期定存利率分别为1.75%、1.45%,三年期、五年期定存利率分别为2.15%、1.9%,均出现利率“倒挂”。

  “一年期和两年期存款利率‘倒挂’的现象较少。目前看,都属于个别现象,并没有普遍性。”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指出,此前包括大行在内也出现过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利率“倒挂”现象。当时,出现这样的情况既是银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优化利率风险管理的主动行为,也与市场流动性因素相关。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春节“开门红”时期,银行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不同期限存款利率,不仅有助于利用好“开门红”的机遇吸收存款,也有助于更好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存款利率市场化后,不同类型银行根据自身负债情况,按照市场化选择调整存款利率。

  董希淼称,近期存款利率“倒挂”现象反映了银行对利率走势的研判。从中长期视角来看,银行预计存款利率将继续下行,所以主动减少吸纳当前利率较高的中长期存款。总体而言,出现利率“倒挂”的银行数量和其对应的存款数量相对都较少,而且多数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并不划算,因此对银行存款规模的实际影响较为有限。

  业内不少机构预测,未来存款利率或将进一步下行。东吴证券研报分析认为,2025年货币政策“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传导”,商业银行“降成本”或将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发力点,存款和同业存单等负债端成本仍有继续下移的空间,存款与同业存单等负债形成比价效应,负债成本确定性下移或打开长期和超长期限利率的下行空间,在期限利差已经超历史经验平坦化的局面下,收益率或将顺着曲线“由短及长”系统调降。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