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叶麦穗 广州报道
随着年报披露,多家上市银行2024年度分红方案出炉。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4月10日,已公布分红数据的35家银行2024年度累计派发现金红利近6000亿元,较2023年度提升超百亿元。其中,国有六大行以合计4206.34亿元的分红规模占据主导地位,招商银行以35.32%的分红比例稳居第一,郑州银行则是时隔四年首次分红。
六大行分红超过4200亿元
从已披露年报的35家上市银行来看,2024年末,35家上市银行计划分红金额约为3348亿元,加上去年中期分红的2335亿元,合计分红金额达到5990亿元,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其中,国有大行是分红大户。据年报数据,六家银行全年累计分红金额(包括中期分红和拟发末期分红)合计超过4200亿元。六家大行分红金额均较上年有所提高,总额同比多出近100亿元。从具体分红金额看,工商银行以1097.73亿元连续领跑;建设银行紧随其后达1007.54亿元,农业银行846.61亿元、中国银行713.6亿元分列三、四位。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分别派现281.46亿元和259.41亿元。六家银行合计分红额占银行业总分红比重显著,超过七成,龙头效应愈发凸显。
部分银行年报中也披露了年度股息率。如工商银行在年报中表示,按全年平均股价计,该行A股、H股股息率分别达到5.32%、7.49%。
从数据看,2024年国有六大行分红情况呈现出分红总额创新高、分红比例稳定在30%及以上、分红频次均增加到一年两次等特点。
股份制银行方面,招商银行以504.4亿元的分红总额和35.32%的分红比例领跑。此外,招行董事会已审议通过了《关于2025年度中期利润分配计划的议案》,拟在2025年进行中期分红,这将是该行首次进行中期分红。
在业绩会上,该行董事长缪建民表示,招商银行自2013年起就把保持30%以上的分红率写入了公司章程。去年现金分红比例达到了35.3%,每股现金分红两块钱,分红率相当不错。
此外,兴业银行也首次将分行比例提升至30%以上,2025年该行将择机启动中期分红工作,增加分红频次。中信银行计划分红比例也超过30%。
浙商银行公布的《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显示,现金分红总额为42.84亿元(含税),占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的30.12%。这一比例延续了该行近年来分红比例超30%的承诺,但较2022年的37%和2023年的31.98%略有下降。
该行副行长骆峰在业绩说明会上回应称,2021年为避免影响配股申报进程,该行并未进行分红,因此2022年提高了分红比例。自2016年浙商银行H股上市以来,除了个别年份未分红,其余年份的现金分红比例均超过30%。2016年至2023年,该行累计分红金额占净利润比重达到25.6%。
城商行中的“优等生”—宁波银行也披露了自己去年的“成绩单”,该行2024年总资产首次突破3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666.31亿元,同比增长8.1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1.27亿元,同比增长6.23%。该行去年现金分红总额59.43亿元,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22.77%。截至2025年4月9日,对应的2024年股息率为3.85%。
有银行四年来首次分红
郑州银行去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28.77亿元,净利润18.76亿元,同比增长1.39%,实现了近三年来净利润增速首次回正。该行在年报中还公布了2024财年现金分红方案,计划分红1.82亿元,现金分红比例为9.69%,在上市银行中排名“垫底”,但这已经是该行时隔四年首次分红。
郑州银行表示,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主要考虑到,一是受息差收窄等因素影响,该行营收水平受到一定影响;二是为加大风险资产处置力度,顺应监管引导留存未分配利润将有利于郑州银行进一步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三是银行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受限,该行留存的未分配利润将用作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提升资本充足水平,有利于维护投资者的长远利益。
此外,郑州银行还发布了估值提升计划,在聚焦主责主业,提高经营管理质量的同时,要注重市值管理,强化股东回报、提升股东获得感,鼓励主要股东增持等。
分红是上市公司回馈股东的重要手段,而股息率则是衡量投资回报的关键指标之一。以2025年4月8日收盘价计算,除郑州银行外(1.1%),上市银行股息率普遍在4%~5%左右。
兴业证券的研报认为:“我国境内上市银行此前多采用每年分红1次的频率进行分红,分红频率相对偏低。随着我国银行增加中期分红、提升现金分红频率,未来我国境内银行分红频率也将逐步与境外大型银行接轨。”
不过对于分红,有分析认为需要量力而行。排排网财富研究员卜益力表示,上市银行增加分红频次,提高对投资者的回报,这不仅有助于增强投资者的信心,还能进一步稳定股价。不过投资者也需要认识到,分红次数只是一个衡量指标,更重要的是,公司需要基于其经营业绩来稳步提高分红比例,这样才能确保分红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当然,提高分红比例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基于良好的经营业绩,并要平衡好股东、员工、投资者和存款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关切。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和妥善处理好短期分红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毕竟,只有稳健且持续的经营才能为股东带来更长远的回报。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