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陈慧东
港机企业华东重机(002685.SZ)披露了五年来最好的一份业绩“成绩单”。
华东重机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1.84亿元,同比增长76.48%;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115.17%。
年报发布次日(4月11日),华东重机股价涨停,报6.29元/股。4月14日午间收盘,该股继续大涨6.68%,报6.71元/股。4月11日,华东重机获主力资金净流入8819.26万元,近5日总体呈流入状态,5日共流入9409.62万元。
界面新闻记者发现,华东重机业绩扭转连年亏损的同时,面临三大隐忧。首先,公司核心主业集装箱装卸设备业务去年营收规模明显萎缩,毛利率也出现下滑。
其次,华东重机去年的光伏业务规模同比增长282.86%至2.96亿元,但光伏行业目前仍处“至暗时刻”,光伏龙头如隆基绿能(601012.SH)等纷纷发布业绩巨亏预告。
华东重机目前面临最重要的问题是,上市公司刚刚甩掉亏损的数控机床资产,并借此实现业绩扭亏,却又溢价70倍收购GPU芯片领域企业。这桩跨界收购能否打一场“翻身仗”?
港机业务营收同比明显减少
近几年来,港机市场需求平稳增长,但行业竞争趋于激烈,叠加疫情期间项目招标和交付的波动幅度较大等因素影响,华东重机业绩大幅下滑。
2020年至2023年,华东重机营收分别同比下滑44.16%、7.54%、79.11%、54.53%,四年间净利亏损合计达34.71亿元。其中,2021年亏损额最高,为14.08亿元。
华东重机之所以能在2024年实现业绩扭亏,也是因为其打折出售了旗下数控机床资产。
2023年9月,华东重机在深交所公开挂牌以9.37亿元为底价出售子公司润星科技100%股权。因无意向受让方报名申购,公司两次下调报价,最终转让价款总额定为7亿元,相当于打了七五折。
卖掉润星科技让华东重机2024年度利润总额增加约2.1至2.6亿元,因此年内公司扣非后净利润为-1.39亿元。
华东重机目前主要从事集装箱装卸设备业务、光伏电池组件业务及GPU芯片设计业务,2024年营收占比分别为25%、25%、1.6%。
2023年开始,华东重机的集装箱装卸设备业务营收规模出现同比大幅下滑,较2022年下滑62.95%至3.71亿元。2024年,该项业务营收同比下滑20.08%至2.96亿元。
这一主业成绩与港机行业同行相比较为逊色。2024年,振华重工岸桥产品继续保持全球市占率第一的行业龙头地位,近两年的港口机械市场规模也较为稳定。2023年,振华重工港口机械领域业务实现营收同比增长2.44%至212.37亿元;2024年该领域业务实现营收同比减少3.03%至205.94亿元,毛利率为15.02%。
根据振华重工2024年年报,该年公司港口机械新接订单40.01亿美元,同比+11.11%;海工和钢结构相关业务新接订单20.83亿美元,同比+5.2%。两者合计较2023年末的173亿元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港口机械和海工装备领域的订单放量。
对于华东重机主业营收下滑问题,界面新闻记者致电上市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公司集装箱装卸设备(港机)主要应用于港口的集装箱船舶装卸作业等,合作对象主要是港口、码头。2024年港机业务同比下滑,主要是由于港机的产品特性所致,“港机属于大型设备,有项目特性。公司目前在手订单比较饱满,有2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港机市场饱和的背景下,华东重机近两年加速开拓国际市场,但2024年国外销售占比仅有14.61%(2023年为零)。2024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公司新增土耳其、孟买、文莱等境外客户。上述华东重机工作人员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公司海外市场以欧亚尤其是东南亚为主,美国地区暂时没有客户。因此我们不会被关税政策影响。”
在境外市场的开拓速度方面,华东重机也逊色于振华重工。近两年,振华重工的海外业务占主营收比重超五成,境外客户包括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等。
振华重工方面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港机业务公司有一半市场在海外。”“公司未来还是以双碳为目标,向港机领域的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方向发力。”港机领域的很多竞争对手也在加大力度建设智能化、自动化码头装备,但“高端化市场的标准化要求高,投入大,并不过于担心行业内卷问题。”
业绩增长存隐忧
华东重机今年业绩将如何,关键还要看光伏业务以及GPU芯片业务,但这两大业务领域的增长性均存在隐忧。
首先,光伏业务很可能持续拖累华东重机业绩。
华东重机于2023年4月成立子公司切入光伏电池组件业务,主要产品为TOPCon电池片。彼时,因为产能严重过剩,光伏行业整体在2023年已经开始进入全行业盈利能力极差甚至亏损的状态,此时切入光伏领域属于“赶了个晚集”。
2023年至2024年,华东重机的光伏制造业务实现营收分别为0.77亿元、2.96亿元,分别占比总营收的11.48%、25%,毛利率分别为-63.74%、-15.75%。
持续亏损下,华东重机的光伏电池组件业务也在收缩。2024年8月,公司终止投资建设亳州年产10GW 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据悉,这一项目此前计划总投资约60亿元。
一位光伏业资深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华东重机的光伏领域业务模式竞争力较弱,而目前光伏制造业的内卷式竞争仍未从根本上解决,对于光伏企业来说,债务风险会不断加剧。
目前已披露2024年业绩预告的光伏企业多数亏损。隆基绿能、通威股份(600438.SH)、TCL中环(002129.SZ)三大行业巨头无一幸免。隆基绿能预计2024年全年亏损82亿元至88亿元,通威股份预计亏损70亿元至75亿元,TCL中环亏损或达82亿元至89亿元。
其次,跨界并购的GPU芯片资产也不一定是“救命稻草”。
2024年7月,华东重机溢价近70倍收购了GPU芯片“新贵”锐信图芯,后者总估值约2亿元,并做出业绩承诺——2024年2026年,标的公司合并报表中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200万元、2100万元、3000万元。
华东重机称,锐信图芯的GPU已经与国内主流CPU、操作系统等生态厂商完成适配,在国产化台式机、一体机、笔记本和平板电脑当中批量应用。另外,“标的公司在协议生效之日起新签产品订单达到1亿元,或完成2024年度业绩约定后10个工作日内,上市公司缴付剩余50%增资款。”
财报显示,锐信图芯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13.89万元,超额完成2024年业绩承诺。
不过,虽然GPU芯片可谓目前最火赛道,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该领域公司业绩兑现期很长,需考虑技术风险与长期投入。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GPU芯片领域市场前景看好,但竞争激烈且技术门槛高。“与国际巨头相比,国产GPU芯片企业在技术实力、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仍存在差距。”“GPU芯片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每个环节都需要高昂的成本支持。特别是对于初创企业来说,研发成本的压力尤为突出。”
以A股GPU芯片龙头景嘉微(300474.SZ)来看,公司近两年业绩也出现下滑。
2023年至2024年三季报,景嘉微实现营收分别为7.13亿元、4.41亿元,分别同比减少38.19%、5.99%;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亿元、0.24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79.35%、53.28%。2023年,公司研发支出总额占营收比例为46.44%。
屡屡跨界热点行业
华东重机屡屡跨界高溢价收购热点行业标的,在不断并购的同时,上市公司营收规模水涨船高,并在2019年创下136.87亿元的净利润高点。但之后,标的公司现“业绩变脸”,并购带来的商誉和负债暴雷也拖累了上市公司业绩。
2017年9月,华东重机作价29.5亿元,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收购润星科技100%股权,进入数控机床行业。这桩交易的溢价率达624.98%。交易对方承诺润星科技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合并报表中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5元、3亿元和3.6亿元(三年累计金额为9.1亿元)。
2019年财报显示,最终润星科技在上述三年间共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9亿元,完成了业绩承诺。不过,此后润星科技连续四年亏损,2020年至2022年间净利润亏损额合计达8.65亿元,把此前的利润亏得所剩无几。考虑到2023年上市公司卖掉该公司的转让价7亿元,收购润星科技的这桩生意亏损额仍超22亿元。
一位券商投关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根据华东重机近年来介入的行业来看,确实有追逐热点行业的特征,但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反而感觉舍本逐末。长期这样的经营思路不仅不利于公司长期战略布局的规划,也不利于股东对于公司未来发展信心的建立。“光靠收购热点公司,不仅会造成收购溢价,而且不是一个行业的,对收购公司也不知道如何管理。这种思路很危险。”
张孝荣认为,目前,由于合适收购的标的数量有限,跨界收购GPU芯片领域企业已经出现泡沫化现象。有的企业“动机不纯”,并非跨界经营而是为了跟风炒作概念,拉升自家股票。
华东重机于2024年10月完成了对GPU芯片“新贵”锐信图芯的收购后,上市公司股价在2024年10月内也出现大涨,均价由3.8元/股左右拉升至10.49元/股高点,阶段性涨幅达170%。
不过,财报数据显示,股东户数方面,在大涨之后大批股东已流出该股。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华东重机股东户数为6万,2024年年末翻倍至12.01万,2025年一季度末为9.69万,较去年年底大幅减少19.27%。
十大股东中也有多位进行了减持甚至离场。2024年财报显示,第一大股东徐州峰湖追光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由2024年三季报的8.50%下降至5.1%;第三大股东重庆和谐志成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由5%下降至0.99%;持股5%的第四大股东苏州天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天琛金艇1号证券投资私募基金退出;第六大股东周文元持股由3.25%降至1.98%;持股0.86%的第八大股东蒋秀霞退出;持股0.72%的第九大股东UBS AG退出;持股0.57%的第十大股东华融证券-工商银行-华融分级固利24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退出。
近两年来,华东重机的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截至2022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33.68%,2023年末升至54.3%,2024年末为50.78%。截至2024年末,公司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余额为7.51亿元,一年内需偿还的流动负债总额为14.43亿元,偿债压力不可谓不大。
华东重机近两年的商誉规模也水涨船高。2022年末公司商誉为3.47亿元,2023年末增长超三成升至4.7亿元,2024年末增长六成至7.51亿元。
有话要说...